期刊简介

               本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创刊30多年,一直以提高水平、高质量而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并在世界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新中医》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医药核心期刊,并为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医药学文摘列为重点长期收录刊物。连续多次在国家期刊评比中获得优秀期刊奖。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单位: 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出版部门: 《新中医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0256-7415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231/R

邮发代号: 46-38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69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700.00

杂志荣誉 全国优秀科技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新中医杂志
  • 杂志名称:新中医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0256-7415
  • 国内刊号:44-123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新中医杂志2012年第4期文章
  • 陈宝义教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经验简介

    抽动-秽语综合征以不自主运动、发声性抽搐为发病特点,病程中既有运动障碍,又常与强迫、多动等行为以及情绪障碍共存,又称多发性抽搐症.临床表现为不自主、突发、快速、无节律、方式固定且反复发生的运动和发声,患者自觉这种抽搐是无法抗拒的,但通过自我意识,可在短时间内进行克制,常因心理紧张、情绪波动而加重.其发病率在近年来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本病对儿童的心理生长、正常融入社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作者:魏剑平;胡思源;刘虹 刊期: 2012- 04

  • 吴生元教授辨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经验介绍

    云南中医学院吴生元教授是云南省名中医,云南著名中医学家吴佩衡的学术传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吴教授学识渊博,医术精湛,从医数十年,潜心致力于中医药防治风湿免疫性疾病的研究,尤其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治疗研究,具有独到的临床经验,疗效颇佳.笔者有幸随吴老学习,受益匪浅,兹将吴教授辨治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作者:徐翔峰;彭江云;肖泓 刊期: 2012- 04

  • 袁浩教授治疗小儿Perthes病经验介绍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已故袁浩教授对股骨头坏死性疾患的治疗进行了40多年的深入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类股骨头坏死患者数千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20年来,袁教授运用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小儿Perthes病尤为瞩目,使许多患儿免除了手术之苦,获得满意的效果.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王伟彪 刊期: 2012- 04

  • 现代名中医肾性水肿医案的病因病机分析

    由肾脏疾病引起的肾性水肿是肾内科为常见的患者主诉之一,具有持续难消、极易反复的特点,不少患者需长期服用利尿药物,更有部分患者虽服用利尿药物,但水肿亦难以完全消退,肾性水肿已成为困扰肾病患者和肾科医生的临床问题.中医学对水肿的认识源自《内经》,历代医家均有阐发.......

    作者:毛炜;刘贤亮;黎创 刊期: 2012- 04

  • 《伤寒论》中和法临床运用之我见

    和法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是指通过调和的手段化解病邪的一种方法,它既不同于汗、吐、下三法的专事攻邪,也不同于补法的专事扶正,适用于脏腑气血不和,或寒热混杂,或虚实互见的病证.凡邪在少阳、募原,或者出现肝脾不和、肠寒胃热、气血不调、营卫不和等病症时,均可用和法.《伤寒论》中使用和法的方剂甚多,主治范围也很广,为后世对和法的运用奠定了基础.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学习和实践中深受其益,现对其主法主方作简......

    作者:朱艳芳 刊期: 2012- 04

  • 喻嘉言“秋燥”论治及治燥名方探析

    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提出了“秋燥论”,纠正《内经》“秋伤于湿”之误,开创了秋燥论治的新方法、新思路,对后世燥证论治影响较大.现就喻嘉言秋燥论治及其治燥名方探析如下.......

    作者:周步高;喻松仁 刊期: 2012- 04

  • 消化性溃疡中医治疗体会

    消化性溃疡(PU)指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自我消化作用而导致胃肠道发生的黏膜缺损.溃疡可发生于胃肠道与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但胃和十二指肠溃疡较为多见.其症状以反复发作的节律性上腹痛为特点,并常伴有暖气、泛酸、恶心、呕吐等症.消化性溃疡归属中医学胃脘痛、肝胃气痛、吞酸等范畴.笔者在治疗此病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试述如下.......

    作者:曲建强 刊期: 2012- 04

  • 现代知识管理视角下的名老中医学术传承瓶颈与对策

    中医药学具有其独特的哲学基础、基本(注非“基础”)理论体系、诊疗实践和教学模式,以及研究范式.名老中医是中医药学知识体系中主要的智力资源之一.名老中医知识包括学术思想、诊疗经验、方药技术和养生智慧等,是中医知识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即知识管理概念中的重要知识(VitalKnowledge).名老中医知识既包括显性知识,如方药、实用性技术,及医案著作等;同时也包括大量的隐性知识,如思维模式、辨识方法......

    作者:杨志敏;老膺荣;胡延滨;周赫;林伟华 刊期: 2012- 04

  • 中医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体会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疾病,中西医治疗各有优势,需扬长避短.笔者临床中通过辨证分期治疗本病,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心得体会浅述如下.1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病因病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神经炎,是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瘫[1].本病属中医学面瘫范畴,其起病突然,多数是在睡醒后一侧面部出现呆滞、麻木、瘫痪,不能皱眉和鼓腮,口角向健侧歪斜,露晴流泪,部分患者患侧味觉消失,出现听觉......

    作者:郭铁 刊期: 2012- 04

  • 张仲景“治未病”学术思想探微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继承发展了《内经》中“治未病”的学术思想,并以六经辨证为载体,将其应用于临床,可分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盛防危、新愈防复,对后世医家尤其是扶阳学派、温病学派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者:刘奇;陈靖雯;李赛美 刊期: 2012-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