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杂志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广州中医药大学主办的国家级综合性中医药学术期刊。创刊30多年,一直以提高水平、高质量而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并在世界上有一定知名度的中医药学术刊物。《新中医》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中医药核心期刊,并为国内外权威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医药学文摘列为重点长期收录刊物。连续多次在国家期刊评比中获得优秀期刊奖。                

首页>新中医杂志
  • 杂志名称:新中医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主办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 中华中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0256-7415
  • 国内刊号:44-1231/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全国优秀科技期刊期刊收录:CA 化学文摘(美),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新中医杂志2018年第04期

《诸病源候论》中脾病候浅议

成志俊

关键词:《诸病源候论》, 脾胃功能, 病因病机, 病情顺逆, 脏腑传变
摘要:《诸病源候论》为隋代巢元方的经典著作,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论述病源证候学专著,对中医学史和文献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周学海认为:“独隋·巢氏所辑《诸病源候论》见传于世,今日而欲考隋唐以前明医之论,独有此书而已耳.”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内经》以下,自张机、王叔和、葛洪数家书外,此为古.究其旨要,亦可云证治之津梁矣!”《诸病源候论》全书共50卷,分67门,1939论,临床涉及面广泛,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病证特点及病因病机[1],该书对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奠定了重要基础.历代医家多对该书的版本、段落进行考证,或结合临床、实验进行探究[2],而鲜有学者以脏腑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整理.五脏之中,脾为中州之官,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亦是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脾主运化、主统血,对饮食的受纳、津液代谢、统摄血液等人体生命活动有重要意义.该书列专篇对脏腑病候全面分析,体现了中医脏腑辨证的核心思想.笔者通过探讨《诸病源候论》对脾胃病的辨证论治思想作初步探讨,总结其特点,以期对现代脾胃疾病的临床治疗有所裨益.